寒冬看不到頭,政府欲救航運央企?
2012-09-13 17:30:22 來源:中國經濟導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擺脫危機條條路均不通
面對目前惡劣的外部市場環境,中遠管理層從今年年初開始,就在著力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進一步虧損。該公司表示,下階段將繼續努力拼搏,盡最大可能減虧。
中遠散貨運輸集團總經理許遵武表示,截至2012年6月30日,中國遠洋運營的干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舶共357艘,3243萬載重噸,較運力高峰期已經減少近百艘。其中租入船舶130艘,比上季度減少了17艘,該公司準備在下半年和明年再度減少數十艘租賃船舶,將運力收窄,提升效益。
但是,從實際情況來看,中遠面臨的困境遠非運力收窄能解決。從中國遠洋的半年報中可以看出,中國遠洋業績最差的是干散貨運輸,貨運量半年下跌17.7%。中國遠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干散貨運輸船隊,主要運輸大宗的鐵礦石和其他商品。不過,目前鐵礦石價格與2007年至2008年高峰時相比,一落千丈。不僅港口有不少鐵礦石積壓,內地鋼產量的消化率也明顯回落。
有分析人士提出,對央企而言,如果像中遠集團這種“國內第一、世界第二”的航運企業,都發現自己“無能為力”,那么顯然需要在更高層面進行整合,比如國家應加快推進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,鼓勵支持航運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企業之間相互交叉持股。進行戰略投資,或從資本的角度,加快鋼鐵、石油、煤炭等戰略型資源企業與航運公司進行多元化重組。
但張守國分析說,重組不一定能扭轉目前的虧損。并且,“重組之后整個行業會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,缺少有益的行業競爭,這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。”楊萬東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,從對于中遠來說,現在并不是一個資產變現的好時機。
中國遠洋的拯救行動還包括向有關部門建議,將老舊船舶的強制報廢年限提前至15年。此舉有助于加速淘汰國內目前嚴重過剩的運力。“如果能夠提到15年就報廢,光中遠旗下需要報廢的船只就超過100條。”中遠集團相關人士對外表示。
但中國拆船協會常務副會長姜學思認為,在目前形勢下,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提前報廢和拆船并不現實。“因為目前不僅造船和航運市場不景氣,就連下游廢鋼和鋼材的市場行情也不好。拆船并不劃算,現在很多拆船公司都選擇了停業。現在,也是拆船業最難的時候。”
中遠集裝箱公司總經理萬敏也認為下半年形勢不太樂觀。目前漲價的勢頭已經回落,而且航運公司之間也有了分化,8月份短短幾個星期,亞歐線的運價已經從1700美元掉至1250美元每標箱,后市擺脫危機難有把握。
如此看來,中遠脫危還得等著國家撥款的補貼了。